• 技术架构
    • Rainbond技术架构
    • 数据中心服务组件说明
      • 数据中心API服务
      • 应用网关服务
      • 应用构建服务
      • 应用运行时控制服务
      • 监控服务
      • 消息中间件服务
      • 事件与日志处理服务
      • 集群、节点管理服务
      • 应用Web终端控制服务
      • 元数据存储服务
      • Kubernetes Master服务
      • DNS服务
      • 镜像仓库服务
      • 包仓库(Artifactory)
    • 业务逻辑层组件说明
      • 应用控制台
      • 资源管理控制台(企业版)
    • 组件部署

    技术架构

    Rainbond技术架构

    技术架构  - 图1

    Rainbond践行以应用为中心的理念,吸纳优秀的社区解决方案,形成了应用控制、应用运行时,集群控制三大模块结合的数据中心技术架构,结合跨数据中心的上层结构应用控制台和资源控制台,形成了完整的PaaS平台解决方案,下面将对每个组件集进行简述:

    数据中心服务组件说明

    数据中心API服务

    API服务作为数据中心级抽象的核心控制服务,对外提供Restful风格的API服务,是数据中心控制流的唯一入口,安全控制基于TLS双向安全认证。

    API服务处理三类请求:

    元数据操作请求 直接操作元数据存储数据库。

    异步任务请求 根据业务特性发送异步任务事件到消息中间件。

    代理请求 API服务同时代理了后端Websocket信息推送服务、监控服务、Web终端控制服务。

    应用网关服务

    应用网关是外部流量进入Rainbond内部服务的唯一入口, 提供HTTP, HTTPs路由, TCP/UDP服务, 负载均衡器, 高级路由(A/B测试, 灰度发布)等功能.

    应用网关的大部分灵感来自于NGINX Ingress Controller, 通过kube-apiserver将监听到的Kubernetes资源(Ingress, Service, Secret, Endpoint)应用到Nginx上, 再由Nginx把Rainbond内部的服务暴露出去.

    应用网关的高可用和数据一致性:

    为了避免网络故障, 宕机或其它因素使得应用网关无法正常工作, 从而导致内部服务无法被访问, 有必要为应用网关高可用(尤其在生产环境中). Rainbond应用网关的高可用方案是: 配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状态完全一样的应用网关, 并且为这些应用网关配置一个四层的负载均衡器或VIP. 每一个应用网关的数据一致性由Kubernetes的Watch机制来保证, 另处, 应用网关会每10秒同步一次K8s的资源. 如下图所示:

    技术架构  - 图2

    应用构建服务

    技术架构  - 图3

    Rainbond 应用构建服务处理CI过程,将输入源 包括 源代码Docker镜像应用市场应用 进行解析、编译、打包,最终生成 应用(服务)抽象 介质。

    传统意义上说,完整的CI过程会包括:设计、编码、打包、测试和发布,Docker镜像自推出以来逐步成为众多应用代码打包的新形式。现有的CI产品中已经在源码测试和Pipline方面做得非常成熟,例如Jenkins,Gitlab等,因此Rainbond在对于源码或Docker镜像的前置处理方面可以直接对接第三方服务,由第三方服务处理完成的源码或镜像再对接到 Rainbond-Chaos 模块进行应用抽象。

    Chaos的输入源是支持Git、Svn协议的代码仓库,Docker镜像仓库。如果是源代码,Chaos智能判断源码的类型,例如Java, PHP , Python, Dockerfile等,根据不同的源码类型选择对应的BuildingPack(源码构建器)进行源码编译,同时识别源码中定义的运行环境要求参数,应用端口、环境变量等参数,形成应用抽象的配置雏形。除了Dockerfile以外的源码类型将被编译成应用代码环境包(SLUG)存储于分布式存储中,其他的生成Docker本地镜像存储于数据中心镜像仓库中,结合应用的各类属性信息形成应用抽象包

    • 关于源码编译的BuildingPack参考各语言支持文档。
    • 应用构建服务支持多点高可用部署,多点部署从消息中间件获取应用构建任务。
    应用运行时控制服务

    技术架构  - 图4

    应用运行时控制服务将应用构建服务构建出来的应用抽象进行实例化,配属应用运行需要的各类资源,完成应用生命周期中的运行态部分,可以认为是CD流程。

    应用生命周期中可能经历启停、升级与回滚。不同的应用类型需要进行不同的控制策略,例如无状态应用能够进行无序的滚动升级,而有状态应用的升级控制策略将更加复杂。

    应用运行需要各种外部环境支持,例如需要分配租户IP,端口等网络资源,需要根据应用设置配属持久化存储资源,例如共享文件存储分配存储目录,块存储等依托各类插件分配存储资源。根据应用依赖属性建立服务发现和负载均衡策略供给mesh插件。根据应用属性生成调度策略调用Kubernetes集群调度应用运行。

    目前Rainbond使用Kubernetes以下资源类型:Deployment、Statefulset、Service、Ingress、Secret、ConfigMap、Pod。对于用户来说,无需理解这些资源,我们产品中也不体现,其只是应用运行的载体。

    worker组件功能分为有状态部分和无状态部分,为了实现worker组件的集群部署,worker进行了主节点选举,选举为主节点的服务将提供应用存储Provider和存储统计服务。

    监控服务

    Rainbond集群需要多个维度的监控:

    • 应用业务性能级
    • 应用容器资源级
    • 集群节点级
    • 管理服务级
      Rainbond借助Prometheus封装了Monitor组件,能够自动发现以上描述的各类监控对象并完成配置,将监控目标纳入Prometheus监控范围。Rainbond各组件也都实现了Prometheus的exporter端暴露监控指标。

    Prometheus有单点性能障碍,例如单节点服务监控目标越多,内存与磁盘使用量大等问题,对于大型集群,我们借助monitor组件实现了Prometheus多点数据分区运行,并建立了Prometheus的集群查询机制。

    除了监控我们还需要报警,monitor能够自动配置一些默认的报警规则,自定义的报警规则支持将在资源管理后台体现,后续将支持命令行控制。Prometheus发出报警信息到monitor,完成去重,忽略等操作后根据级别与用户需求完成邮件、微信、站内消息等报警方式。

    消息中间件服务

    MQ组件是基于etcd实现的轻量级分布式、消息持久化和全局一致性的消息中间件。该组件维护异步任务消息,提供多种主题的发布和订阅能力。

    我们没有选择使用已有的消息中间件服务,主要是我们要实现分布式消息,还要保证消息的一致性,评估了现有的方案后都觉得不太合适且复杂,因此我们基于etcd的分布式能力实现了轻量级MQ组件,提供了gRPC和http两种接口实现pub/sub。

    事件与日志处理服务

    Rainbond平台需要处理的日志和消息信息包含三大类,分别为:用户异步操作日志、应用构建日志和应用运行日志,下面针对这三类日志加以详细说明。

    • 用户异步操作日志
      对于用户操作日志,我们需要分布式跟踪每一次操作的最终状态,目前由eventlog组件根据每一次操作的日志汇聚判断操作的最终状态。其他组件在处理某一次异步任务过程中会将过程日志记录通过gRPC消息流发送到eventlog集群。

    • 应用构建日志
      主要展示源码构建或Docker镜像构建的输出信息,这些信息来自于应用构建服务。

    • 应用运行日志等
      关于应用日志,目前我们分为两种形式:

    • (1) 标准输出/错误输出的日志

    对于标准输出的日志,计算节点日志收集器通过Docker Daemon获取日志流后进行业务分离,默认基于TCP数据流通信实现将所有计算节点的容器日志实时送往Eventlog组件按照应用级别的汇聚,从而进行存储和实时推送到UI,后续版本中日志收集器将实现与第三方 日志系统对接直接将日志输送到第三方日志处理平台。

    • (2) 输出到持久化文件的业务日志(访问日志)

    对于输出到持久化目录的业务日志,一般需要对其进行自动分析,例如对接ELK系统,因此在插件体系中安装日志处理插件,收集持久化目录的日志文件输送到第三方日志分析服务上。

    随着集群规模越大,运行应用越多,日志处理量非常大,因此我们实现了Eventlog的集群,每一个应用的日志在传输之前会选择送往的eventlog服务节点,类似于数据分区。选择过程中做了均衡分配处理,例如当前有10000个应用,3个eventlog服务节点,将做到每个eventlog节点分别处理3000左右应用日志。

    由于各种实时推送的需要,eventlog组件实现了websockt服务。

    集群、节点管理服务
    技术架构  - 图5

    Node组件是Rainbond集群组建的基本服务,集群内所有节点都需要运行该组件。

    运行于管理节点的Node具有master角色,维护所有节点的状态与健康检查。在监控方面,Node暴露出节点的操作系统级别各类指标(集成promethes node-exporter),同时定时检查不同属性的节点上运行的各类服务状态,网络状态等。监控到问题并尝试自动处理,以提供集群自动化运维能力。

    第二方面,所有计算节点运行的Node服务组建起租户网络内运行应用的运行环境支持,特别是ServiceMesh支持。

    技术架构  - 图6

    Node提供了envoy的全局化配置发现支持,跟应用绑定的envoy插件通过宿主机网络跳出租户网络,访问到Node服务,并最终获取全局的服务网络治理配置。其他应用插件使用同样的机制从node服务中动态获取配置,应用运行信息等。

    应用Web终端控制服务

    该组件实现了通过web的方式连接到容器控制台的功能。该组件通过与UI进行WebSocket通信,用户可以通过模拟Web终端发送各类shell命令,webcli通过kube-apiserver提供的exec方式在容器中执行命令并返回结果到Web终端。

    Webcli属于无状态组件,天然支持多点高可用部署。

    元数据存储服务

    Rainbond数据中心元数据目前支持存储于Mysql数据库或CockroachDB数据库。

    Kubernetes Master服务

    Kubernetes Master包含1.10.11版本的Kube-apiserver、Kube-ControllerManager、Kube-Scheduler三个组件。

    DNS服务

    DNS服务为集群提供DNS解析服务, 基于Kube-DNS二次开发。

    镜像仓库服务

    基于开源Distribution项目,用于当前数据中心下的容器镜像存储。

    包仓库(Artifactory)

    基于开源 Artifactory项目,服务于应用基于源码构建,存储或代理应用构建所需要的所有第三方类库和文件包。是源码构建必须的组件,其可对接企业内部的其他包仓库。

    业务逻辑层组件说明

    应用控制台

    应用控制台UI组件作为Rainbond以应用为中心抽象的关键模块,面向应用开发者和应用使用者。基于Django+Ant design前后端分离架构设计,提供用户对应用抽象、应用组抽象,数据中心抽象,应用市场抽象提供交互体验。实现完整的应用创建、管理流程,应用交付分享流程等。

    资源管理控制台(企业版)

    资源控制台UI组件提供Rainbond集群资源管理,计划支持对接IaaS的资源管理能力,面向运维人员设计。关注节点物理资源,集群资源,管理服务资源,应用实际使用资源,租户资源等管理。Rainbond自动化运维能力的关键展示平台。

    组件部署

    组件部署架构文档